学校主站 学生工作网 农学与园艺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食品药品与大健康学院 互联网技术学院 招生网 经济管理学院

党团建设

科技赋能禽业兴 青春实践铸魂行——2025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

来源:本站 浏览量:627 日期:2025-07-09

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的战略部署,引导青年学生在“社会课堂”中厚植家国情怀、锤炼过硬本领,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学院积极响应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茶金龙、蓝天韵老师携陈磬瑶、查建婷、哈懿文、俸正涛等四位青年学子以专业为刃,组建“科技赋能禽业兴,下乡实践助振兴”乡村振兴服务团,于2025年7月3日至7日踏访文山乡村发展第一线。



启程


  首日启程:三七之乡启新思(7月3日)

  七月的文山,蝉鸣裹着三七花香漫进车窗。服务团抵达文山市后,首站便直奔文山市三七研究院,深入探究文山瑰宝——三七的种植技术、精深加工链条与产业振兴路径,为思考禽类养殖与特色农业融合拓展新视野。



调研文山三七研究院


  躬耕鸡舍:汗滴落处知真味(7月4日)

  次日清晨,服务团扎入文山市卧龙街道白牛坡养殖户鸡舍里,轻拾温热的鸡蛋,细致清理饮水槽,并借助智能添料机高效、精准添喂饲料,感受科技赋能!俯身劳作的同时,大家的目光却专注记录着环境细节。日头西斜时,青年们后背洇出深色“汗渍地图”,但笔记本里多了课堂外最鲜活的“实践学分”。



鸡舍劳动实践一



鸡舍劳动实践二


  科技赋能:筑牢禽果双丰收(7月5日)

  服务团带着梳理的“问题清单”和疫苗、兽药重返养殖一线,以专业为笔,以科技为墨,精准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服务:规范实施鸡痘、禽流感等疫苗接种,同步配套科学消毒方案,为禽群健康构筑立体防护网,以兽医专业之力守护养殖。



团队进行疫苗接种


  午后,团队聚焦“杂草争肥、化学药害”等共性问题,立足生态农业理念,针对性制定“机械深耕断根+秸秆覆盖抑草”的绿色除草方案,为果树生长铺就生态沃土。



团队进行覆盖抑草


  基于鸡舍与果园相邻的地理优势,团队还立足循环农业思维,提出“林下禽果共生”发展模式—禽群于果林间觅食驱虫,禽粪经发酵还田滋养果树,形成“以林养禽、以禽促林”的生态闭环。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链接田间需求,用科技智慧赋能产业升级。



体验采摘



服务团助力乡村振兴


  精神淬火:薪火相续照初心(7月6日)  

  若说前两日是“科技赋能”的实践深耕,7月6日则是一场“精神溯源”的文化淬炼。晨雾未散时,实践团已驻足于丫呼寨民主革命纪念馆。展陈的革命史料以静默的姿态诉说着:“不怕苦、不怕死、不怕亏”的老山精神与“苦熬不如苦干”的西畴精神。而后,实践团沿着石阶登上了山巅的军事碉堡遗址。



实践团走进民主革命老区



学习红色文化教育



实践团走进“乡村振兴示范村”



实践团登上丫呼寨军事碉堡遗址


  午后的文山州博物馆,历史的长卷在眼前舒展,青铜展厅的壮族铜鼓泛着温润的光泽,太阳纹、翔鹭纹镌刻着先民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态智慧。



实践团踏入文山州博物馆



追寻文山记忆


  夜晚,实践团踏入七都古镇,师生们抚过壮锦的“经纬”,触摸到千年织机的脉动;托起银冠的分量,感知到六代匠人的体温。这是文化的基因,更是“中华民族共同体”的血脉深意。



实践团走进七都古镇


  文韵传薪:青春扬帆燃星火(7月7日)

  7月7日上午,实践团走进楚图南故居,感悟: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,更是精神的坚守。



实践团踏入楚图南故居


  当返程的车碾过山间小路时,同学们翻开带着褶皱与汗渍的笔记,忽然读懂“挺膺担当”的深意:科技不是冰冷的仪器,是疫苗注射时的精准专注;文化不是尘封的文物,是银匠锤下的文明回响;青春不是抽象的概念,是红土地上深深浅浅的脚印。

  这趟“三下乡”之旅,是畜牧学子写给乡村的青春答卷——我们以专业为犁,深耕产业沃土;以文化为种,播撒精神希望;以青春为光,照亮振兴之路。而属于我们的故事,正随着车轮的转动,翻向更壮阔的新章。(畜牧兽医学院/文:茶金龙/图:俸正涛、陈馨瑶/一审:马燕茹、二审:保志鹏、三审:钱林东/一校:马燕茹、二校:保志鹏、三校:钱林东/责任编辑:茶金龙)